栏目分类
他曾任红四方面军参谋长、129师参谋长,为何1955年仅为中将?
发布日期:2025-04-13 06:44 点击次数:144
人民军队的成长,就像是从瘦弱小苗长成参天大树。通常情况下,随着队伍的不断扩大,个人的职位也会跟着水涨船高。但也得说,啥事儿都有个例外,有的将领就是一开始走得特别顺,起点高,但后来就没那么风光了,逐渐被一些以前的手下给超越了。倪志亮就是这样一个例子。
讲讲他干过的两个大活儿,一个是红四方面军的参谋长,另一个是129师的参谋长。这两支队伍的军事一把手可都是元帅级别,按常规逻辑,他这个二把手怎么也得混个上将或者大将当当吧?但奇怪的是,1955年评衔的时候,他只是个中将。
倪志亮以前带过的手下,后来好几位都升成了大将、上将,可他咋就没跟上步伐呢?
要解答这个问题,咱们得聊聊倪志亮的那些事儿。倪志亮,1900年在北京呱呱坠地,家里头六口人,全指着老爹摆个小摊过日子。幸运的是,倪志亮的爹妈特别开通,尽管手头紧巴巴的,还是咬牙让他念完了高小,这事儿对他以后的路子影响可不小。
倪志亮15岁那年,家里头实在没法再养他了,他就去了东四牌楼一家杂货店当起了小伙计。这种日子,他心里头其实一百个不乐意。到了1917年,他一咬牙,决定投笔从戎,加入了北洋皖系军阀吴光新的队伍,心想这回总算能大展身手了。可谁承想,这一去,迎接他的却是好几年的军阀大乱斗。
他跑过好多地方,也给不少领导当过手下,但总觉得前方没路可走。倪志亮心里头觉得,这仗打下去没啥意思,不光自己迷茫,对国家、对老百姓也是个大灾难。这么一想,他就打定主意,得找个新方向。
1925年秋天那会儿,黄埔军校跑到河南开封去招生了,倪志亮一听这消息,立马就赶去报了名,结果还真给选上了。第二年,他跑到广州进了军校,成了黄埔军校第四期的学生。在军校里,倪志亮碰到了社会主义的思想,一下子就被迷住了,从那以后,他就下定决心,要把共产革命事业当成自己一辈子的目标去追求。
1927年那会儿,蒋介石搞了个四一二反革命大行动,紧接着广东那边也跟上,来了个四一五反革命事变。好多追求进步的人因此丢了性命,像倪志亮这样的共产党员,总共有四百多人被抓了起来。
那年年底,广州那边闹起了起义,倪志亮他们被救了出来,直接就加入了起义队伍。敌人回头反打时,倪志亮冲锋在前,打得特别狠,结果左腿不小心挨了一枪。
起义失败后,倪志亮因为伤得太重,没法挪窝,就悄悄留在广州,换了个名字,靠打零工过日子。身体稍有起色,他就急着去找党组织。那时候白色恐怖很厉害,他一路奔波到河南新蔡,才好不容易找到老朋友,重新干起了革命工作。
倪志亮原本被上级安排在区委从事地下党工作,但他心里还是更想念部队的日子,所以决定去上海找中央,希望能给个军事上的差事。那时候,鄂豫边区的斗争刚拉开序幕,军事干部特别紧缺,倪志亮的到来可真是解了燃眉之急。
1928年10月份,倪志亮费了好大一番功夫,终于来到了鄂豫边区,当上了游击队长。从那时候起,他就一门心思扑在根据地和红军的建设上,参与了鄂豫皖、川陕这些苏区的好多重要战斗。到了1933年,他因为表现出色,被提拔为了红四方面军的参谋长。
新中国成立后,有1600多位将军被授予开国将衔,这里面有700多位是红四方面军出来的。除了徐向前和王树声两位大将军,剩下的那700多位开国将军,曾经都是这两位的战友。而且,这里面很多人都是因为得到了他们的帮助和指导,才有了后来的好发展。
拿王新亭来说吧,在鄂豫皖苏区头一回打退敌人的“围剿”时,红军赢了个大满贯,缴获了一大堆东西,里头还有不少金银首饰这类值钱货。那时候,红军里头的普通战士大都是穷苦出身,压根儿不懂这些玩意的价值,还以为就是些普通的铜疙瘩,差点就给随便打发掉了。
倪志亮团长听完汇报,心里琢磨着这事儿得上心,便派了刚成为党员的王新亭去认一认。王新亭以前当过当铺的小伙计,挑值钱东西那是一把好手,他很快就去了。
倪志亮经过那件事情后,觉得王新亭文化程度挺高,是个可造之材。刚好部队里指挥员位置空缺,他就把王新亭给提拔了上来。也多亏了倪志亮的提拔,王新亭后来发展得越来越好,最终在1955年拿到了上将军衔。
陈再道在倪志亮当红11师师长那会儿,是倪手下32团3营的营长。攻打麻城时,陈再道受了挺重的伤,心里琢磨着得留下来好好养养。可没想到,有一天倪志亮直接冲到医院里,医生拦都拦不住,硬是要陈再道跟着部队回去。
陈再道身体还没好利索,虽然心里头直犯嘀咕,但还是听话照做了。等大军眼看就要出发,他才恍然大悟,原来师长这是为了照顾自己啊。要是真留在医院养伤,等伤好了,估摸着再也跟不上部队的脚步,人生路可就全变了。到了1955年,陈再道被封为了上将。
另外,在红四方面军里,倪志亮关照过的人真不少,滕海清、胡奇才他们在自己的回忆录里,都花了好多笔墨来讲他。大伙儿对他的敬重,可不是光因为他的职位高那么简单!
抗战一开始,倪志亮就挑起了大梁,先做了129师的参谋长,后来又当上了晋冀豫军区的司令员。那时候,129师下面有个386旅,旅长是陈赓,而晋冀豫军区的副司令员则是王树声。这两位后来都成了咱们国家的开国大将,厉害得很。
倪志亮在抗战那会儿,并没太多出风头的时候。后来,他接到命令回延安深造,好几年都没再去前线。打那时候起,他就有点跟不上队伍了。
1945年7月的一个日子,毛主席摆了桌酒席请倪志亮吃饭。在饭桌上,倪志亮接到了一个新任务,那就是去当新四军参谋长,帮陈毅一起干活。
倪志亮一直盼着这天,他满怀激情地踏上了旅程。可刚到晋东南前线指挥那儿,日本就投降了。形势一转,他就被调去了东北。
在解放战争那会儿,倪志亮先后当过辽北军区的头儿、西满军区的司令,还有东北军政大学的副校长这些职位。因为他主要在后方工作,不怎么上前线,所以立战功的机会就少了很多。这样一来,以前的不少老部下,慢慢地就超过了他。
新中国一建立,倪志亮就在武汉警备区干了一小阵子,接着就被调到朝鲜去搞外交了。到了1950年7月,他还当上了咱们驻朝鲜的大使。在那之后,朝鲜战场上的好多情报,还有志愿军和人民军一块打仗的事儿,很多都是靠倪志亮去传递消息的。
1952年3月份,倪志亮身体出了点状况,周总理就安排他先回国好好养病。没过多久,他又被安排去当了解放军后勤学院的副教育长。这一下,总算是回到了军队里头,不然老是在外交那块忙活,说不定连军衔都混不上呢。
之后,倪志亮先后担任了后勤学院的副主管、武装力量监察部的副部长等职位。到了1955年,他获得了中将的军衔。尽管他经验丰富,但从抗战快结束时起,他的表现就没那么突出了,授衔那会儿他的职位也不算太高。所以综合考虑下来,给了他中将的衔位。
但是,要真说起来,这事儿得从他的性格和原红四方面军的头儿张某那儿找原因。倪志亮啊,他以前是在老军队里混的,身上带着点军阀的影子。他自己也承认过,在反省的时候说过:
我这人有个大问题,就是爱骂人,有时候一着急上火,还动手。这像啥样子?简直就是军阀那套。这种臭毛病在我这儿出现,不是没原因的:第一,我以前在老军队里混了七八年,军阀那一套对我影响不小。第二,我自个儿觉得能打仗,就开始飘飘然,看不起人了。第三,我考虑问题太简单,觉得不打不骂就管不好队伍……
有个警卫员以前犯过错,他当时直接掏枪给了个“现场教学”,子弹嗖嗖地飞过去,就停在对方脚边,吓得那人魂飞魄散。但这种做法,在咱人民军队里,那肯定是不被允许的。
此外,原先红四方面军的头儿张某,在长征路上因为该往北走还是往南走闹起了分歧,他居然想靠武力逼中央听他的,甚至还大张旗鼓地说要“单干”。这事儿一出,不少四方面军的将领都被他给带偏了。
对于那些职位不算太高的,情况还好点,但像倪志亮这样的大官,要是跟张某没啥深厚交情,那是不会被提拔重用的。因此,他后来的仕途受到了一些阻碍。
倪志亮为革命做出的贡献大家心里都有数。1955年那会儿,他一口气拿了3枚一级勋章,这种荣誉,就连有些上将都望尘莫及,这也算是从另一个角度对他的认可和赞扬吧。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